《你牛》


     今天這篇文會是一個稍微主觀的吐槽文。所以不喜勿閱。 

     上週日我老友阿琪突然傳來了一則新聞,標題大大的寫著:《放棄日本2萬高薪·大馬男思鄉毅然回國》。我一開始不以為然,覺得挺好的。反正要不要繼續在日本打拼或者回不回國,本屬個人自由。既然要為了家園而放棄高薪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有圖為證)

     但後來我屈指一算。。。誒,唔啱哦😯,入門級翻譯真係有2萬馬幣咁高咩?咪住先。。。

     我為了撥開事情的真相,也為了防止阿琪以為我在日本好像開了油田那樣(😓)於是我打開了這位毅然回國兄的面子書一窺究竟。




     根據這位仁兄的解釋,他舉出了一個馬來西亞“Sales Enginner”的工作,和另一個他認為只是簡簡單單翻譯的“入門級翻譯工作”來做比較。

     他說:翻譯的工作範圍是會英語會編輯就好,而Sales Engineer的工作就一籮籮。可是我覺得他似乎沒念好左邊的日語。首先左邊提到“英語力”的區域是:活かせるスキル,意思就是指:這個工作能夠活用的相關技能,並非指工作範圍)。

     另外,“入門級”是新聞自己加的。根據左邊的圖,工作要求求職者要有Writing的經驗。好吧,可能新聞作者誤解了這個仁兄的意思,真以為這是個輕鬆得堪稱“入門級”的工作。

     然後,我點開了他説的所謂“入門級翻譯工作”,結果看了更來氣!



這根本不是什麼入門級翻譯工作!


     首先給不懂日語的人做點翻譯。第一點,這個工作的職種叫做:プログラマー(Programmer),職業叫做UX Writer。這裡也很清楚的寫明了“請考慮SEO對策來做Writing!”

     這個工作不但要求求職者要以提升用戶體驗的宗旨去寫作,還得思考怎麼寫才能提升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也就是如何更容易的在Google的搜索結果裡排在上頭!你以為這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嗎?這一點都不!簡!單!

     另外,你可能還必須思考怎麼讓不同區域的用戶去更好的體驗宣傳單上的文字,得考慮市場、Digital Marketing、當地文化(美式英語、英式英語、加拿大英語、澳洲英語等等)、搜索引擎的操作邏輯,所以也得跟不同的部門打交道,更別說日英要達到專業的水準!在日本的話,他們一般只會雇用英語母語等級的人才,所以亞洲的求職者一般沒見到面試官就直接OUT了。

     簡單的說,這根!本!不是什麼入門級的翻譯!也不是什麼簡簡單單會日英就完事的工作。(你自己去看看UX Writing到底是在幹嘛吧。)

     所以一小時3000Yen,(大約一個月50萬Yen)我覺得非常合理。然後就去到我要說的第二點。

這生活費。。。Kamu Lembu

    他說:2萬馬幣薪資扣除所有費用可以存1萬5千到1萬7千Yen。

     依我自己的經驗,大約有20-25%的錢會需要繳納給政府、或交住民税、社保之類的。薪水越高當然就扣越多。我就當他很會避税,所以算20%好了。於是,50萬Yen - 20% = 40萬Yen。

     他說,住宿的話可以控制在1千到3千左右。我就當他住凶宅只付1千好了(2萬5千Yen)。生活費的話,水電網就算他冬天不開暖氣夏天不開空調8千Yen好了。伙食一個月算他都自己買食材自己煮個2萬Yen好了。然後不去旅行不去餐館沒特別開銷。就算這般極限的省吃儉用,每個月最多也只能存1萬4千馬幣而已。我是不知道這1萬7千的概念是哪裡來的。

     活得比較像個平凡人的話,2萬馬幣每個月能存一半就算不錯了(不要忘記因為你收入高了,你家人也會跟你要更多的生活費...)。而一萬薪水的經理職(不含花紅),在馬來西亞其實一點也不少見。如果你在馬來西亞累積了11年經驗要當個小經理,7、8千薪水其實還是有可能的。

     但對比起馬來西亞時,他就突然把生活費調高檔次來嶄現出兩者的差距(很~會~)。偏偏要選一些租金西北貴交通西北遠的,每個月突然要開銷RM1500。結果那些每個月拿著最低薪資RM1200的人不只是白做,還“黑做”了。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職位有2萬又如何?

2萬馬幣so what?


     這個工作很明顯的寫了是份契約工作,所以公司可以單方面解約。等同於用“高工資”來換取“不穩定性”。而且薪資也寫明了只有3000Yen,也就是說未來的起薪什麼的都是未知數。在日本不起年薪的黑企業多了個去(我有個朋友一年年薪就只僅僅起了500Yen!)。

     既然是契約員工,當然也不會有特別待遇、可能沒有有薪休假,沒有升遷機會。所以很多日本人其實很抗拒當契約員工的。因為一旦經濟不好的時候就會被開刀了。而且當你要簽信用卡、買房子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因為是契約員工而被拒了。如果要長期在日本工作、生活的話,契約員工不是一個好選擇。

     所以,你在馬來西亞當一個經理和在日本當一個契約員工絕對會是個差天別地的待遇。

     還有另一個重點,這個工作地點在品川。我有次就在品川的微軟上了一個禮拜的班。每每通勤都是地獄。相信我,你不會喜歡在那個地方工作。點開來看。你懂的。




     

要比較蘋果的話,請拿出另一顆蘋果!

     另一個讓我為這個歸鄉的年輕人感到擔憂的是,他確定他有讀懂裡邊的日語嗎?他確定他有做出妥當的比較嗎?一個成年人該有的統計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去哪裏了?

    如果有一天我在日本吃了一顆很好吃的“蘋果”,回到馬來西亞時當然得再拿另一顆“蘋果”來做比較啊。雖然生產的地點不同(操縱性變數),但由於同樣是蘋果(固定性變數),所以我們就可以分析兩邊的品種、甜度、大小、天然氣候、培養方式(變化性變數)來去探討並總結到底是什麼導致日本的“蘋果”更好吃。

     今天他拿了一個靠業務才有辦法增漲薪資的Sales Engineer來和另一個絕大部分日本人無法勝任的UX Writer(IT技術和英語能力)來做比較。雖然都是水果(工作),但拿一顆橙跟一顆蘋果比較的話,誰知道你是想表示這個橙皮比較容易剝開還是那個蘋果比較鮮紅?

    如果只拿Sales Engineer這個職種來看的話,日本的Sales Engineer平均年收入大概是499萬Yen(RM197,000)

馬來西亞的Sales Engineer平均月收入是RM6550(年收入:RM78,600),



大概是日本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先進國跟發展中國家比較的話,我認為三倍的差距是蠻合理的。旁邊新國的年收入大概也是我們的三倍,所以沒有毛病。最重要是,馬來西亞的薪資什麼時候不被Undervalued了?不然每天越橋工作的人是因為早上5點起來塞車很爽?

     我一度想找他理論理論。但發現其實很多人就曾道出過這樣的比較並不恰當。但他卻似乎不這麼認為。所以我覺得找他理性討論的事還是。。。算了。寫給阿琪看就好。


     撇開他奇怪的分析不談。我並不討厭他,也覺得他選擇在自己面子書上說出自己的看法沒錯。我就當他很久沒回國不了解市道,再加上可能不懂妥當分析,所以自己不小心Terkejut了一下。這些也是他的主觀結論。我原本也沒有要評擊的意思。

     只是,有一點我非常疑惑。為什麼這些涵蓋個人主觀認知、潛在偏見和非專業分析的貼文最後卻在沒有被認證的基礎上成為了新聞?!🤔

這真的是專業人士寫的新聞嗎?

     他拋出了馬來西亞的薪資被低估的疑問。然後這個疑問不知道為什麼就變成了大家爭相討論的話題。最後還被報成了新聞。然後這個新聞。。。還錯誤重重!

錯誤一:他沒說自己有2萬高薪

即使為了吸眼球,用“對比”來嶄現出他英勇放棄高薪的歸國高尚情懷。但他由始至終都只是隨手拿了一個日本的求職資料來做比較而已。倫家又沒有說他的薪水有2萬,這又何來“放棄日本2萬高薪”呢?

錯誤二:日本的2萬馬幣收入並不是什麼“高薪”

收入2萬馬幣不怎麼樣。存得了2萬馬幣才算高薪。不要害別人以為每個在日本打工的隨隨便便就賺很多醬。很壓力的咯。😂

錯誤三:他沒說他在日本工作11年。

工作11年和生活11年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的個人資料也寫了他在長岡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和富山大學唸書。所以正式工作肯定少過11年。


     後來,翻看了下方的評論,發現大家都真的認為這貨是個放棄了2萬“高薪”的毅然回鄉愛國青年--馬鹿(不是我說的,是下面的人說的)


但在這裡,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評論:


     想了想,確實也不是完全沒可能。我查了查他工作過的“有信鋼業”,是一個在愛知縣(算是二三線城市)和汽車工業相關的公司。看了看一些評論:有些已經離職的正社員說公司企業封建、不能比上司遲下班、會被上司大聲責罵、很難請有薪休假、很難要求遲到早退(自願扣薪水那種)、沒加班費、還被強制要求早到公司一小時義務打掃。雖然這可能只是該公司少數人的感受,但事實上在日本這樣的企業一點也不稀有。

     而且,以汽車行業來說,我想在疫情的衝擊下必然也不會好過。就銷售量來說,今年的銷售量就比往年平均跌了10-30%。如果他是契約員工的話,很可能就會被開刀了。

     不過不管是怎麼樣的原因也好,那都是他的決定,也無需再去追究了。就算被開刀了以日本現在貧乏的人力市場來說,他大可以選擇另謀高見。況且回國也會是另一個好的選擇。

     只是,我想要表達的只是:在日本工作沒一般人想像中那麼輕鬆。我只是不希望因為這些誤導性的資訊+誤導性的新聞讓大家都以為:只要學點日語輕輕鬆鬆就能夠月入2萬馬幣,然後月存1萬7千。

     出國工作,風光的背後總會夾帶著辛酸。所以,你也不要太天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