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梦想的三条道路


每次驶车在高速公路上,我都会有这样的想象:
高速公路一般都有三条道路,
而人生,往往就像这样的三条道路。

抓抓头,闭上眼。

。。。

有一位十九岁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每个像你这种年纪的人,总会说些要追求梦想什么的?”

我想了想,
确实,追求梦想的人很多,啊不,是太多太多了。

我换个了方式告诉我的朋友:“我并没有在追求梦想,因为,我已经嫁给了我的梦想。”

有一种,对梦想以身相许,无时无刻的为梦想付诸一切的感觉。
我说出来后,也感觉到有点鸡皮疙瘩。

其实,我也只不过是换了个说法而已嘛…



嗯…

是吗?

或者这么说:梦想,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存在于我们的心中,等待我们去发觉。
只有徐徐经营,才能打通幸福、快乐、美满之路。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我追到手了”,然后就完了的事;
但这个世界上,却有很多“我追到手了”,然后就完了的故事。
哈比礼 阿福特 福耶沃。

“追求梦想”,观念是好的,但不足够;
“与梦想妥协”,静静聆听这个世界,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制造奇迹。

“追求梦想”,听起来有点太浪漫主义了;
而真正拥有“梦想”的人,是把自己锻炼成、改变成,能够被“梦想”爱上的人。

“追求梦想”,是先启之想法、燃延之火种,是必需要有的;
“实现梦想”,是坚韧不懈、锲而不舍的行动。
两者,缺一不可。

以后,问别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未来,伴你终生的另一半是谁?);
倒不如问自己:“你为你的梦想做了什么?”(你为你未来的另一半,做了什么?)。

堵车时,很辛苦,很无趣。
或许,也该问问:“那你堵车时都做了什么?”

嗯...

。。。

高速公路的三条道路,有左、中、右,
分别是缓、中、快。

在高速公路行驶,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次堵车时(或者应该说每天都在堵车),“快速道”往往是车龙里走得最慢的一条路。
因为大家都想要“快”点到达“目的地”,
结果很多车,就被堵在“快速道”里去,弄巧反拙了。


研讨研讨了堵车的原因:
其原因不外乎于车祸,或警察拦路检查。
现在又多了一项:‘由于高速公路有检速相机,所以只好缓慢行驶’的现象。

通常,车祸都会发生在“左”、“右”两个道路,
这两条道路,常常会停阁着刚刚撞翻、炮瞄的车。

非常鲜少会有车辆停阁在“中速道”上。

。。。

如果,你走在“快速道”,
你常常会遇到很多“自以为自己很快,然后快得很酷”的家伙,
在后面贴着你的车屁股,拼命向你闪高灯,试图,啊不,逼使你让路。
如果你不让路,你就得比他快。
如果你不比他快,屁股就随时会有被吻下去的危险。

但如果你硬要比他快,下一个被检速相机拍照的人,下一个撞向突然停止的车辆的人,下一个顾不及控制方向盘的人,可能就是你。


如果,你走在“缓速道”,
则你常常会遇到很多“缓慢”的家伙,
有些,是因为体型令他们缓慢;
有些,是因为规则令他们缓慢;
有些,是因为心态令他们缓慢;
有些,是因为要转换方向,驶入其他道路,所以缓慢。

但是,你跟他们的规则不同;
你跟他们的方向,也不同。


所以,
每次遇上堵车,我都会尽量先呆在“中速道”。
看准时机,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入“缓”,可以入“快”。
在“中速道”,也最容易避开因车祸、警察拦检引起的堵塞。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
“中庸”,不代表要你选择“平庸”。
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与环境“妥协”,
在适当的时候,一鼓作气,全力出击。


。。。


后记:


人生,也常常会遇到堵车的时候。
那些时候,不管我们怎么埋怨,怎么紧张。
车龙不动,就是不动。

聊聊天,听听歌,唱唱歌,看看风景,静下心,
结果,就写出了这篇文章...

。。。


在高速公路上,漫无目的的游走,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同一个方向,可以用不同的道路到达。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道理大家都懂。

不同的道路,就会碰上不同的休息站。
就像我们人生的里程碑,
人生不同的过程。
那,我们的终点是什么?


Aristotle说过:“快乐是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也是所有人类存在的最终目标。”
“Happiness is the meaning and the purpose of life, the whole aim and end of human existence.”

佛家,提倡“极乐世界”;
基督教徒,提倡“天堂”;
穆斯林,提倡“归真”。

人类想要到达的方向,其实,是否都一样?

。。。


这几个礼拜,我走了很缓慢、很缓慢的道路;
这几个礼拜,我慢慢的,欣赏着许多路边的风景;
我朋友也敏锐地发现了我的缓慢。

就如车子需要停下来打油、保养、修复一样,
没有人能够永远让自己一直处在最高最高的状态。


或许,我忘了帮我的车子打油;
或许,这段日子,我稍微患上了一点点“高速公路昏迷症”;
或许,我只是潜意识想让自己稍微沉淀一下。
没想到沉得太深,沉得太久,
浮起来时,已经好几个礼拜了。


人生不免起与跌、快与慢...

永远没跌倒过的人,
永远比不上,跌倒后能够自己爬起来的人。

。。。

Highway in black and white


好了,
暂时的堵车路段过去了,
道路又开通了,是时候踏油前进了。

。。。

生日的时空之旅


文章,
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它,包含着,过去的自己、当下的自己、未知的自己。

书写的时候:当下的自己;
阅读的时候:过去的自己;
思考的时候:未知的自己。

六年前写了一篇“生日的心之旅”,是十八岁时的自己...
我把它挖了出来,从新思考...

。。。

生日要到了。
你开心吗?


如今,我思考着。
和十八岁时一样,没什么感觉。
思考着十八岁时思考着八岁时的自己,

“耶!今天是我生日!”

如果是八岁时的我应该就会这么说吧?
现在的我和十八岁的我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还小,美味的食物、唱歌的生物、久待的礼物,往往让人认为,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就是在作文里也会这么写着,开心的写着。

我问问十八岁时的我:“你以前有写过这样的作文咩?”
十八岁的我耸耸臂:“忘了。”

或许我曾在周记里有写过类似的题目吧?得问问柯老师了。
啊,她也应该已经忘了吧?

“生日”,是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
这无形的东西说也奇怪,身为孩童时期的自己,竟会感到如此的快乐。
八岁的自己对于“生日”充满了憧憬。
毕竟这一天,这个日子,这个数字,会陪他走一辈子。

大了,
还会有八岁时的天真吗?
你会吗?
有的人会,有的人不会,有的人有时会,有时不会。
这是废话吗?
我只是把所有几率列出来,任君选择而已。

“不过”,现在的我对十八岁的我补充:“确实是废话。”

有些人,
会万分期待生日的到来,
开始幻想着将近的礼物,
还有那“可爱的愿望”。

我至今还是觉得它很“可爱”。

握紧双拳,
不是对佛祖,不是对菩萨,
而是对着即将要被吃掉的蛋糕,
还有即将要被丢掉的蜡烛许愿。
把心里编织的愿望化成风,吹向蜡烛。
火带着愿望,消失在空中。

愿望真的会实现吗?

。。。

“不会”,我和十八岁的我认真地对着八岁的我说。
“或许,我们应该要有新的思维。”,我转头望向十八岁的我。
“啊?”
“与其许些毫无意义,或者太难、甚至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倒不如许一些能够在一年里面自我实现的生日愿望?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去完成它?直到下一年的生日,在蛋糕前作个自我总结,然后再去许下其他愿望来实现!”
十八岁的我点了点头:“嗯...或许...会比我每年一模一样的愿望...那些总没办法立刻实现的愿望来得好吧?”
“你的愿望不是不好。”,我望着他:“但空有愿望不足够。”
“嗯...”
八岁的我呆呆的看着我们:“我想要游戏机。”

。。。

你会期待生日时,
别人给你大大的惊喜吗?


在我十八岁以前的记忆里,
那种一踏进课室,全班漆黑之中点着微微一团烛光,一群被烛光照耀的嘴,以欢乐的频率,清唱着四个英文单字与名字的画面。
大概连我的作文里也不会有。
因为柯老师看了也知道一定是假的。
文章下的评分搞不好还会加上:见我二字。

当下,我向十八岁的我做了这样的补充:

生日,
年幼的时候,父母破费;
年轻的时候,朋友破费;
年长的时候,自己破费;
年老的时候,毫无消费。

我对十八岁的我说:“时代不同了,现在还有面子书啊!
十八岁的我抓抓头:“面?书?什么来的?”

我大概用“Friendster”向他作了几个比喻,告诉他页面功能上的分别。
他长“哦”了一下,
我继续。

还记得第一次在面子书上度过生日。
虽然我很低调。
不过还是很多人知道我的生日。(><不要向我丢鸡蛋,呵呵呵!)
看着不断不断的祝福句子在自己的页面上出现。

第一次的感觉,很爽。

“后来呢?”,十八岁的我反问我。他似乎也知道我有话还没说完,呵呵呵,果然是我。

“后来”,我顿了顿,沉思一下,“我觉得,这种廉价的祝福,价值不再。”
我看着天空,猜想十八岁的我正在看着我的侧脸,我续道:“有些祝福,少了诚意;有些祝福,只为引起注意。”

。。。

十八岁的我向我述说起了我十八岁时的生日。
我闭上眼睛缅怀。

那是,第一次有朋友为我庆生。
那蛋糕是什么口味,我忘了。
这第一次的感觉,我和十八岁的我都很清楚。
虽然还不至于被打动到哭,但确实觉得很开心。
送给我的九把刀小说,还在。

朋友让我们体会到生日所带来的欢乐。
而在我们用心为他人的生日准备时,
也了解到,让他人快乐,的快乐。

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

我打断十八岁时的我:“目前还是有的。在大学时也不少。”
“是吗?”

。。。

我不会把“生日”比喻成“妈妈受难日”...
对于当妈妈的人来说,这一天还是很开心的。
比起生育的痛苦,还是“新生命的诞生”比较适合每一年被拿来庆祝。

“还记得那个比喻吗?”
“什么比喻?”,十八岁的我看着我。
“你当时用‘大侠’的孤僻所作的比喻,你忘了吗?”
“哦,哦!对啊。就觉得被人庆祝生日很麻烦,很尴尬。觉得如果自己是个没有生日的大侠的话,听起来还蛮不赖的。”

。。。

不会带给人麻烦的,
应该就是武侠小说里的那些没有生日的大侠吧。
“我无名无姓,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更别提什么生日了。”
大侠酷酷地说。

其实对孤僻的大侠来说,
有没有生日也是一样的。

但是这时,野蛮的女角就会说:“好!从此以后,今天就是你的生日了!”
大侠:“这…怎么可以…”
女角:“有什么不可以的!就这么决定了!”
大侠:“可是...”
女角:“我说可以就可以,没得反悔!我这就去帮你庆生~”
说毕就在大侠脸上一亲。
从此大侠的命运就改变了…

。。。

我笑笑的对十八岁的我说:“对大侠来说,那就像是他新生活、新生命的开始。”
“生日的意义,本来就是如此。”,十八岁的我投以我默契的笑。

“可是”,我故作神秘的转了身,“故事还有后续。”
“啊?”
“后来,大侠告诉女角,其实他并不想要女角帮他庆生。他之前,只是纯粹想给女角一个快乐的生日而已。别无他求。然后,大侠随着风,离开了。”
“什么啦?”
我拿起了一支rocky,装作抽烟的样子:“这些年,我怎么过,以后你慢慢就会知道了。”

这时候,八岁的我跳出来:“大侠?哪里?呵!”
说毕摆出对打姿势。

我和十八岁的我笑了笑,握着八岁的我的手,走向前方的时空门。
“你真的很让人讨厌啊,你怎么这么麻烦啊!”
“你也是啊,哈哈哈!”,十八岁的我和我笑了笑。
这一点,我们之间倒是没有变。

“我最近读了一些书,它说啊,当你的某种才能、性格被珍惜,被欣赏时(appreciate),你的那些才能、性格就会被升值(appreciate),真的。”,我摸了摸八岁的我的头:“就像这小子一样。我说啊,其实他画画并不是非常有天赋的说,可是却不停的受到长辈朋友们的赞赏。也因为如此,他很自然的,自己一得空,拿起笔来就是画。久而久之,画工就越来越进步了。还记得他八岁时就卖了一幅“超级孙悟饭”给同学,我当时也有被吓到呢,哈哈哈!”

“也对”,十八岁的我皱皱眉,向我要了根rocky,故作抽烟模样,看着天空:“可是,到我的时候就没什么在画了。也对啦,自进入中学以来,我的画就都没有人在欣赏了。反而是读书比较用功了。唉...”
我拍了拍十八岁的我的肩膀,用力的拍。
他看着我,我对他微微的笑。
“要走了。”
“嗯...”
“拜拜!加油,你们很棒!”,大家渐渐的消失在时空门之前。

时空的隧道中,我思考。
我有太多话想告诉他,想问他。我知道他过不久就会遇上哪一个女生,然后结果又会变得怎样。但我选择让他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处理。
应该的。
我也一样不会告诉八岁的我未来的几年里面不要变成胖子,呵呵呵。该面对的,让他自己去面对。

让我自己去面对。

生日祝福,我要把祝福变成诚意的珍惜。
诚意的珍惜,把好的事情,变得更好!



黑暗中的生日许愿


。。。

《后记》
这篇看了让人有点精神分裂的文章,
绝对不是一篇提醒你:“我生日要到了”的文章。
绝对不是。

看了这篇文章,也不要贸贸然跑过来说:“生日快乐”。
绝对不要。

对不起,我就是这么麻烦的人,呵呵呵。


我的国家之《白色国庆日》


今年的国庆日,活动是建国庆典;
主题是:“一诺千金”;
隐藏概念则是:“政党救选票”。

连没有政党背景的人也看得出来。

这. . .
是必然的。
不管哪一个政党上了去,都会这么做。
吧?

。。。

火车站里,
右边两位大姐姐在讨论着减肥话题,左边那位印度妹妹很沉静的望着轨道对面的乘客。
等待火车到来的空闲,我拿起了笔. . .

。。。

绿黄之后,不见红。
但,这几个月来,
从火车站到大马路上,
从各大小电台到电视台广播资讯中,
从传达“一诺千金”,歌颂建国英雄,到植入首相的一个马来西亚概念。


白色的背景布条、海报、广告,布满全城。


那年,他上任后,就扬言说要团结,要提倡一个马来西亚精神,以民为本,以马来西亚人为优先,要改革新经济政策,要促进民族和谐。
他一开始建立了亲国亲民的形象,愿听愿虑的大气;
他跟进了科技、时代的进步,与民并进,和人民建立了没有隔阂的桥梁。

当时候,我对这位首相,是充满尊敬的;
对国家的未来,也是充满期望的。

可两年之后?对不起。


为什么,一个充满民望的首相,
在短短两年间,会为千夫所指?


这两年来,

他,提倡了一个马来西亚概念,以民为本;
可是他却不反对副手公开谈论己族为优先的理论

他,欲改革新经济模式,平衡土著特殊地位,提升马来西亚人的竞争力,
但却被自己的同僚质问

他,为了赢得选举,可以公然与民众讨价,商量选举筹码


他的领袖立场,在哪里?


。。。

但是。

政府清楚,媒体清楚,我们也清楚:
人民是健忘的。

白,是更纯洁,更透明的象征;
白,或许已经成功地淡化了绿、黄;

每每坐在火车里、驶车经过大马路、
连日收听、观看传媒的歌颂广告后,
连自己,也有种“政府,其实很好”的感觉了。


我问:“到底拍这些广告,要花多少钱?到底这带给了我们人民什么利益?”

友人说:“反正钱是可以赚回来的。”


也对,这次赢了,还会有更多风风光光的五年。
广告、形象、品牌朔造,是重要的投资。
Nike懂,Apple懂,
政党不能不懂。

广告,是说真话的谎言;
广告,也可以是掩盖事实的假象。

。。。

政府、国家,好不好,不轮到我评论;
但我坚信,肯定可以更好。

我很清楚,来临的大选,不管谁输谁赢,国家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可能,还会引起更多的“互揭小丑闻”之戏码,“形象打击”之策略。


今年的国庆日,经过可靠友人的亲身经历:
她说她是被安娣“拉”去参与庆典的,
而每位参与庆典的安哥安娣还能拿到三十元的“白”包!

她无语。她告诉了我后,

我也无语。


还记得,约二十年前的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骄傲的呼吸着人群上头清新的空气,看着前方的庆典节目,感染着我爱国的心;或许,当时我只是太天真了。

如今,这样的国庆日,早已被“白”污染。

“白”做了. . .


。。。


《后记》

我不喜欢写评击他人的政治言论。
真的不喜欢。

国庆日,就是庆祝国家独立日的一个重要日子。
大家一起来缅怀,一起来体会。
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
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子民,永远都不会忘记,建国英雄的伟绩。

这一天,大家放下身段,手牵着手,坐在一起,吟唱着歌,仰望着天。
我们去忘记自己是谁,
不分你我,不记仇恨,
只记得,大家是马来西亚人,
是这片大地孕育的孩子。
要是没有独立日,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如此而已。

简单而深刻的体会。



comic, malaysian people sitting on dataran merdeka and singing their country song, Negaraku, tanah tumpahnya darahku.



祖先留下了巨额财产,并不是要儿孙你争我夺;
前人留下了这个国家,并不是要后人你权我利。

说吧,再说我天真;
说吧,再说我无知。

无名的泪,我流泪,我为何流泪?

Negaraku...
Tanah tumpahnya darahku...




《书与网络》

那天写了"失望书展游后记"之后,

不知道为什么,

我心里总是觉得不对劲。
那个无名焦虑的感觉,缠绕了很久,很久…

午夜入睡前,脑海一直在打转、打转…
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漩涡…
尝试往漩涡里探头寻觅…

到底是什么不对劲了?

那时候的心情、那时候的举动、那时候的想法…

后来,我理清了原因。


“书”改变了我,从十年前;
“阅读”滋润了我的灵魂,从十年前。

可是。

十年后,“网络”取代了很多书;
十年后,我竟然在书展对着书如此衡量:


“这本书的内容啊?上网就找到了,不需要买。”


这样好吗?

。。。

转…转…转…转…转…

。。。


隔天,很偶然的情况之下,同事首次扭开了988电台收听;
又很偶然的情况之下,988电台现场访问了著名的激励大师--戴晨志博士。

双手在工作,可是头顶上的“天线”早已不自觉地肃立了起来。

好久以前我也读过戴兄的书,受益良多。
虽然今天他所说的内容、所引用的故事,还有所举例的名句,大都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过了。

可是,听着戴兄那一字一句都设计了押韵的,玉清般的声音,
听着他那迫不及待想要激励全世界的热诚…
不知不觉,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边听,一边感觉心在淌血、流泪…


激励,带给人正面的能量。


今天回到家。
我倒立,倒空自己。

黑白漫画-倒立


廉价的知识,和无价的知识,有时候,只是一线之差而已。

网络的出现,把知识的价格弄得更低、更低,
大多数人都买得起知识。
但,未必买得起智慧。

阅读,是一种体会;
拿着书阅读,则是一种体会的享受。

握着“书”时,看到的不只是知识,
还有那种实在感。

是不是就像电子邮件没办法取代书信的价值那样?

或许吧。


988电台主持人最后问了戴兄要给予听众朋友什么忠告时,

戴兄没多想就直接说:“路要怎么走,就要看你跟谁走。”

确实。

当你接近那些正面积极,不断求进的人,你也会有所影响。

“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

我怎么忘了这句话了?
或许,当你生命中没有所谓“正面的朋友”时,


一本书,就是你的力量。


二零一二年的书展,我只买了一篇文章


这个书展,应该是我去过这么多次书展里,最失望的一次。


哦,

几个小时前,我不是这么想的。

那时,我确实满怀着兴奋的心情。
来到书展时,亦不难发现会展里的人群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把铜臭味转化为书香味了。

这阅潮,是很好的社会风气。
我在旁深深的吸了吸这股风气,开始感到欣慰。

我预计,今天应该能花个两百块,把好几本精心挑选的书抱回家吧?


岂料,

我走啊走,走啊走,走啊走…

两个小时后,我还没有找到冲动去买任何一本书。

走啊走…

半个小时后,我悟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其实,书展里所摆设的书,恰恰反映了现下社会的百态、思想、渴望。
撇开热门话题的书籍不谈。
大多数的书,都专注在“理财”、“投资”、“职场成功学”、“沟通”、“品牌”等等。

大多数的成人市场焦点,都专注于“上班一族”或“中小型企业家”上。


有好几本书,我翻了翻。感觉,里头写的东西有到了一个瓶颈。
创意缺缺,陈陈相因。

有些书固然很好,但也很贵。而里头的资讯,牵一丝,随网可觅。


Bookfest v.s. Internet


各大小出版社亦纷纷抢购热门作家的作品版权,
使得同样的一本书,在不同的书摊,频频出没。


“书”,似乎已经渐渐从“传达知识的工具”,变成了“赚钱的工具”了。


这些书,之所以会这么热门,主要还是源自于普罗大众的饥渴。大家都渴望能够在职场上、财务上、人际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我走啊走,看到了一本《六度人脉》,恰好和我之前写过的人脉求金里引用了同样的理论。于是我拿起了一本《六度人脉》,嗯,看了看封面:“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我就把它放回去了。

概念是好的,可是卖点引导的方向,让我有点感冒。

但我清楚,这是必然的卖点策略;
而我清楚,这也是现下的社会现象;


我又再深深的吸了一口(冷)气。


跟朋友回合,我随口问了问: “有买了什么书吗?”,

朋友举起空空的双手答之。

“啊…我们再四处看看吧?”

或许,某个阴暗的角落,会有我想要寻找的书吧?


走啊走, 我们发现马来西亚的作家、漫画家也占据了一角。
原本,应该感到欣慰的。

可是,聪明的出版社,把“马来西亚作家”、“马来西亚漫画家”、“马来西亚医生作家”分类概括了起来。马来西亚的作家们,也频频流失了自我风格。


“最近好像多了好多作家哦?”

“是啦,因为小孩子是最大的市场嘛。”,我朋友很肯定地说。

确实。大人都很愿意为小孩子花钱。

马来西亚作品的市场焦点,大多都锁定在“中小学生”。
我抓了抓头。
每个读物似乎都分类给不同年级阶层的学生。

这些读物,变得好像牛奶粉一样,涵盖不同程度的DHA,占据在不同年龄层的市场。

我再抓了抓头。
如果说小孩子没办法读太难懂的东西,没办法吸收,所以需要分门别类。
那像《多拉A梦》这类的进口漫画,又应该是给什么年龄层的人看呢?

嗯...


在踏出这个会展中心之前,
回头望了望这个书展,我又再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

或许有人会告诉我说:“别天真啦!生产书就是为了赚钱嘛!商业化、大众化、专业化,是必然的。别人也不可能只为了满足你一个读者吧?”

但我还是希望,下一次的书展,
能找到更多的思维刺激,更多的开窍,更多不同的视角。


最后,
踏出了会展中心,

我,只买了一篇文章。




《戏。人生》:火。脾气

。。。。。。。。。。。。。。。。。。。。。。。。。。。。。。。。。。。。。。


写了许久但未有时间上传之文章
。。。。。。。。。。。。。。。。。。。。。。。。。。。。。。。。。。。。。。

灯暗,观众席灯开




(好久之前的)昨日,
以观众的身份再次出现在红姐姐儿童舞台剧之《火火不见了》台前。
当天的演员们,不仅已对观众的反应驾轻就熟;
在台词和表演上,更添加了好几分变化,
而场场满座的堂内,
父母与小孩的笑容,依旧。


观众席灯关,Opening乐进。

上个礼拜帮忙控麦了好几天,看了约有十场戏。
基本上,对戏里的每个笑点早已熟知无味;

但每每感受着观众父母、“大朋友们”所投放的热情,
还有“小朋友们”天真可爱的反应时,

无一刻不让我深感温馨。

世界,依旧美好。


Opening f/o,Mic 5,6 开,灯开。


每每做舞台剧技术工作时,都很自然的会把演员的台词、表演都给记下来。
在旁若无人的车龙里,总会情不自禁、隐不自抑地开始演起独秀模仿版的表演来。

在四年前,国大中秋舞台表演之《落地生根》里,担任音控技术人员时,
亦是如此。


左区位灯开,Mic 3,4 开。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参与的舞台剧, 是位技术人员,控制音响;
而上个礼拜,则是我第一次参与的校外专业舞台剧, 也是位技术人员,控制麦克风。


左区灯关,Mic 3,4 关。


四年前,老师曾经告诉我,技术人员也是很重要的,他们也是表演的一分子。
这句话,我竟然还记得。
即使人在后台,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化身为音乐的精灵,飞越舞台, 把演员的能量放大、再放大,感染着礼堂里每一个人。

即使,我只是位技术人员而已。


火龙国之歌进。Mic全开,Mic 1-5 level = -5dB, Mic 6 Level = 0dB


《火火不见了》,是一部富有亲子与家庭教育意义的舞台艺术品。
故事讲述着在“火龙国”里出生,天性爱发脾气的两父子--阿火和火火,
到最后怎么在红姐姐的帮助之下,提起勇气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最后和好如初。

整部剧载歌载舞,还有和家长小朋友的互动更是丰富有趣,不时引起哄堂大笑。

剧尾时两父子的真情流露,还催化起了不少家长小孩们心中的同鸣之泪。

听说,这戏其实主要是让父母自己也可以控制控制脾气,
给孩子作个好榜样。


All Level = 0dB,Mic 1, 3 开。

那,
现实生活中呢?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都不难遇过爱发脾气的人。
爱发脾气的人,都有一个通病。
他们几乎都会说:
“我知道自己不应该发脾气。但每次一上来时,我就是控制不了。”

也有些人说,自己天生就是牛脾气,没办法。


Mic 1,2,3开。


《火》剧里的红姐姐,则积极的告诉大家,

脾气是可以控制的,我们是可以改变的。

那到底,脾气是否真的可以控制?


Mic 1,2,3,4开。


性格,固然不是我们总说“想改”,就“能改”。
从社会、心理、生理、理性、科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的话,
我们需了解,

是否“天生的基因”,决定一个人的“性格”?


Mic 1,2,3,4,5开。


这里,我就引述引述著名的双胞胎研究(Minnesota Twin Study),
整个研究涉及了数千对双胞胎。

其中一个有趣的研究成果是:
那些刚出生,就被分开于不同家庭中抚养的同卵双胞胎,之后不再相遇。
却意外地,两兄弟/姐妹的性格、兴趣、态度的相似程度,
竟然和两人都住在一起的同卵双胞胎几乎一样

该研究的科学家断言,基因有决定性格的能力。即使是后天改变,也很难。


Mic 5关、Mic 5 开、Mic 5 关、Mic全关。


那是不是说,部分人的基因,早就已经决定了“爱发脾气”这样的性格?
所以,
既然我们,在正常的情况之下,改不了基因,
固然,也改不了脾气?

就像在“火龙国”里出生的阿火和火火一样,
天生就是火爆子,
改不了


Mic 6 开,观众位灯开。 


那么,

“发脾气”,
是否就是一个,
可以归咎于“基因”的“合理行为”?


Mic 1,5开,Mic 6 关。


只记住“好的事情”,只听“好的话”,
确实能够改善脾气。
就和《火》里的聋爷爷和懵奶奶一样。


Mic 3,4 接着开、Mic 2 接着开、Mic 6 接着开。


如果我们能够只记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事情,
固然,世界会更美好、地球会更和平。
但,我们知道,
要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Mic 2,1,5接着关、Mic 6接着关。


拥有好的意图,说好听的话,
也未必足够去改善这个世界。

哦?
为什么?


Mic 1,3,4开、Mic 2接着开、降火秘籍歌进,Mic 1,2,3,4开。


就像《火》里的聋爷爷、懵奶奶一样,
拿到了所谓的《降火秘籍》后,
用心良苦的试图改善儿孙的坏脾气,
用了种种的方式:


Mic 6 开,Mic 6 关。 


用深呼吸、用辣椒、用水、用冰、
用口诀、用狂喊发泄、
用打坐修身、培养兴趣,等等等...

统统都以失败告终。


Mic 全关 Mic 1,6 开。


与其说,这是为了呈现舞台效果必有的流程。
我倒觉得,
这是很真实,很常见的状况。

要是性格这么容易就被改变的话,
那这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不会有仇恨了,不是吗?


Mic 2接着开。 


用再好的意图、再好的举动,

尝试去改变一个人
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那么,
人的性格是否真的是“不能改”?


对不起歌进,Mic 1,2,3,4,6开,Mic 3,4 level= -5dB。


这里我又想引述另外一项有趣的研究了:
The Cambridge-Somerville Youth Study

1930年时,一群来自剑桥、哈佛、麻省理工的精英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众多专业人士,
利用了庞大的资金、人力,
尝试去改变那些受危家庭(贫苦、家庭暴力或家教不良等)中的小孩,
让他们能够出淤泥而不染。

每月两次,
专业的工作人员会探访250名受试者,帮助解决家庭冲突,日常生活问题。
更随时“on call”,给予学习、医疗、精神上的辅助。
甚至还带他们加入童军、青年团等其他社区活动。

整个辅助过程(要是记录的资料无误的话),长达五年。


另一方面,亦有250名受危家庭里的受试者,
不予置理,没有给与辅助,仅当成前者的对照。


其后,他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跟进受试者。

三十年!

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啊!
可以看得出,这是一项多么认真的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要是理想,
对于罪案、家庭社会以与教育问题,
肯定会新立起历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


All Level = 0dB,Mic 1,2,3,4,6开。


可是,结果呢?


Mic 5 接着开。


经历了专业人士们五年的积极辅助,
三十年后,

给予帮助和没给予帮助的两个组别里,
不论在少年时期犯罪、成人时期犯罪、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健康程度比较下,

都不相上下。

但在社会地位、工作条件里,却是没给予帮助的组别里明显更佳
在酒鬼的数量里,则是给予帮助的组别里明显占更多。


Finale乐进,全Mic开。


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结果。
明明已经给予最好的帮助了,为什么结果还是那么的难堪?



反而,置之不理更好?


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难道朽木真不可雕也?

我们真的什么都不能做了吗


唉...


谢幕乐进。


该项研究中,整体的结果确实让人失望。
可是,有部分学者用了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这些研究结果。
整个研究结果中,依然有非常少数的人成功被改善,
并不是绝望。

双胞胎的研究里,也有非常少数的双胞胎会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

正面心理学家认为,
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研究那些“非常少数”的人怎么改变自己,
再从中学习。
而不是让“大多数”人、“整体”的结果,
去阻扰我们向善改进的动力。


“我们,是可以改变的。”


我相信。


你呢?


谢幕完,Mic 全关。

。。。。。。。。。。。。。。。。。。。。。。。。。。。。。。。。。。。。。

《后记》
。。。。。。。。。。。。。。。。。。。。。。。。。。。。。。。。。。。。。

忙碌的七八月,把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隔留在草稿里;

但,没有一刻忘了把美好,化为纸上墨,保存。

这篇文章,亦是在剧场、工作空闲之余所生;

这种挤时间的生活,我享受。

原本想在《火》二十场演出结束前上传这篇文章的,可惜没办到;

品质和效率之间,总是要懂得割舍。

又或许,只是我不够老练而已;

下次,要再加把劲了。

人脉求金(五):该结言了吗?


其实,我真的不打算再写第五章了。
可是我最近忍无可忍,
总觉得是该发出点声音了。

至少,
也该给它作个总结了吧?


就如《武侠。大学。传》所言,
我们需要活得有意义,我们需要活得有目标。
如果有哪一款电脑游戏只是单纯在深林里打怪刷钱了事的话,
告诉我,我帮你用cheat engine 改了它。

也如《选择。人生》所启,

我们需要为人生作出对的、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一味跟风。
我从来不否认,
直销、MLM也是个相当好的选择。
问题是,这真的是你喜欢、热爱的工作吗?


这些才是重点。


直销里的系统,确实可以让你一劳永逸;
但,它永远没有别人口中说得那么容易。
如前所言,只有约10%的人能从中得到满意的收入。
你得有决心、有干劲、有失败的准备,
才可能在这行业里成功。


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


我有好几位朋友,
一开始以为一切就如别人说得那么简单,
看着名人殿堂里个个月收入数十万以上的成功人士们,
感觉自己也热血汹涌了起来,
也想在这一行里干一番事业了。

脑袋瓜儿被人洗得干干净净,
然后再被刻上别人想要的模板,
馅了个脚进去不久后,
才恍然大悟。


毕竟,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兴趣。


但,我也不否认,相较其他行业,
直销、MLM等给了人们更多平等的机会。
可这不表示,别人就非得加入、非得购买你的产品不可。


事实上,网络的崛起,也带给了危机、和转机,当然。
危机在于:人们对于资讯的不了解,或会误会、甚至误解此行业。
毕竟不是每个漂流在网络海上的信件,都是真实的。
严格来说,“谎言”、“谣言”或“未确定的事实”反而更遭人“爱戴”,
更受人宣扬。
这是逻辑思考、独立思考以及分辨是非教育不足的体现。


而转机在于:资讯的发达,让此行业更快速、更有效的渗透民心;
当然,也有反效果的时候。
最近看到几位友人们频频在面子书里宣传直销、MLM。
我想,很多线上朋友都选择视若无睹。
面子书是个自由平台,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利。
至少,它没有比Thor更烦人。


目前,还没有...


。。。


写到这里,我一直问自己:
“你还想说什么?”
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都说了,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而已。

。。。

还未了解的朋友,大可以尝试去了解一番;
“真的”了解了并已做下决定的朋友,则不需再思前顾后,尽管走自己想走的路;
想拉拢他人入伍的朋友,大可以坦然相待。


就这样。









《戏。人生》:短打贝克特 x 等待


等待总是让人气愤;

不被预警的等待,更是让人火滚。

等待是空,
是燃烧生命,
是浪费呼吸。

你有你的原则,我有我的道理。
果然,我是感性思考,理性行动的人。

缓缓坐下,
不再奢靡,得为每个等待填补。

随身,带了两本书:一于入,一于出。
每一分,每一秒,都等得有意义。
气愤不再、烦恼不再。

我的时间,我做主。


。。。




由于我稍迟了抵场。

这几行字,是我在新纪元黑箱剧场前,

等待入席《短打贝克特》时,

所写的。






刚抵达剧场前台时,工作人员说:“可能要等一下子,我再带你进去。”



几分钟后,他开门进去看了看。

然又再出来,

说:“不好意思,可能还要再等个十分钟。”



又过了几分钟,

他走了进去,

久久不再出来。

我想说,
我会很静很静的,
干吗不给我进去...

有点纳闷,
但我知道剧场有剧场的原则,
所以我愿意配合。

几分钟又过去了,工作人员还是不出来。

到底还要我等多久...

抽出书本,
就这样把当下心情留下。
把等待的焦虑,化为文字。

但,

我完全不知道, “等待”,原来和这位爱尔兰的剧作家--贝克特有着很深、很深的关系。
这是什么?文魂给的启示吗?

。。。

那两幕《等待果陀》,就是这位作家的名作。

贝克特说,自己也不知道果陀是谁。


第一幕,两位主角焦虑的等待果陀的出现,
做了很多荒诞的事、说了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第一幕的结尾,果陀的使者来告诉两人:
“果陀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准时到。”


第二幕,两位主角继续等待果陀。
主角说:“我们前一天好像谈了一天的空话,作了一场恶梦。”
可是,第二幕,两人又延续荒诞的举动。
幕尾,果陀的使者还是出现来告诉两人:
“果陀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准时到。”



等待果陀,就如等待虚无一般,什么都没有。
但,不是绝望。
而是,一种虚无人生主义观的体现。


1957年11月9日,(喔,刚好是咱国家的独立年。)
《等待果陀》于旧金山圣昆廷监狱演出,
而观众,则是狱里的1400名囚犯。
演出前,演员们和导演还担心这艺术成分这么高的戏,粗人未必看得懂。
但,
意外的是,囚犯观众们不仅看得懂,还感动流泪。
有囚犯观众说:“果陀就是社会”、“果陀就是局外人”
之后,波兰、观众们把“果陀”看成是:“没有实现的改革”、“得不到民族自由的象征”、“口惠而实不至的东西”。


嗯...我不是在说政治,我不是。


不过,今晚上演的并不是贝克特的成名作。
这个《短打贝克特》,
上演的是他名作中的其它六个短剧。
虽然它们没有《等待果陀》般出名,但意义一样也很深远。


就如《等待果陀》一样,
每一个短剧,也带来了不同的体会。


来,贝克特,很高兴认识你。
今晚,我敬你一杯!


。。。


今天,你享受了吗?Today, did you enjoy?

An cartoon old man smile and try to comfort a young man







A frustrated cartoon young man







A laughing cartoon old man







































































《后记》:

这位超会享受的享受叔,
是我在考着最后第二张考卷时突然出现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很多大学生就已经没有办法好好享受所谓“考试”了。
对于“考试”,与其说是给学生的一种挑战,
不如说是一种折磨?
一种背书工具的测验?
很少有大学生否认这一点。
没有实践的理论,终究是空壳。
抑或者,是我太悲观了?

这个时候,我突然幻想,
这位大叔在背后拍拍我的肩旁,
用和蔼可亲的笑容问我:

“年轻人,你在烦恼什么啊?”


武林。大学。传:《大学结业前夕篇》


大学生,就好像是来自不同门派的弟子:有国山派、博特谷派、马山派、北门大派、技门派、砂城派、敦城派、甚至于海外各门各派等等等。
再过不久,学武期满的我们就得出山,得闯荡江湖了。

江湖经验,我们每个人都只有等级1。
每个人的江湖起始属性点数、隐藏点数也都不一样。结业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份证书,证明自己的武学才能、师承何派。有些人虽源自名校、师承名门,所学的是高深武功心法。可是,在还没有真正打起来之前,谁也不知道,真正的高手是谁。

有人,积极求入名门镖局、工会,以盼谋得更高酬劳,来日自己另立门户。
有人,在进入江湖之前,就早已在江湖里找到了等级80的高手搭上、组队。对于未来的生涯,也就算是事半功倍、一帆风顺了。

。。。

在山里学习了拳法,有时候,出山了才发觉自己拳法使不好,还是比较喜欢耍剑。从此毅然往剑术发展。学过的东西等于白学吗?不尽然。或许有一天,剑被人夺走时,当年学习的拳法反而救了你一命...

练功夫,有时候是为自我防卫之用,有时候是以强身健体为由。但现代,很多人练功却只为了在江湖闯荡、只为了打怪赚钱。
近年来,各门各派似乎用了太多“急速传功法”,惯以打怪赚取经验、黄金为目,把一本又一本厚重的武学秘籍塞在弟子面前,十四个星期后又匆匆让弟子展现其所学。一个月后又再乘风接浪,继续从别处把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秘籍塞在弟子面前…

如此反复,直至出山…
匆匆渔网海里捞,所尝所得有多少?
正所谓,
习武有方,强身健体;
练功无法,走火入魔…

一个真正的武师,他会明察了解各弟子的隐藏点数,然后再让他往最合适的武学发展。可是,现代武林的各门各派里,又能够遇到多少个这样的武师呢?每个弟子都专注在学习别人创造的秘籍,明不明白也得在测试时硬生生地耍出来,对于各招各式的真谛、内涵,已不关紧要,要紧的是:你通过了这个测验,外头的镖局、工会就会收纳你。

。。。

很多人不知道,
其实,出来行走江湖,有时候又得学习江湖的另一套门法和功夫。
因为往往最强的武功,在山里是学不到的。
有一些高深武功,无法口传,只能心领。

其实,古今中外,在江湖闯荡左右逢源的,无一不懂得一招半式“非正式武功”。啊,现代人都叫它做“软技”。这些软技在对于行走江湖中没有直接利益,但却是“关键之方,站稳江湖之技。”

第一套,是比九阳九阴还要强的神功,叫做:‘结缘心法’。练此功者,四海之内,左右逢源;

第二套是可以应对一切软派硬派的武功,叫做:‘哈哈功’。练此功者,一笑拨千斤。不仅能用单字一个‘哈’不变应万变,而且对他人的‘哈’明察秋毫。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三套是易学难精,高深莫测的‘马匹功’。马匹要拍的不响,但马儿却能深深感受到被拍的爽快滋味。力道、位置都要拍得刚刚好…

第四套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必修之功:‘三寸不烂功’。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的江湖,都一样。相信我!能言善道比埋头苦干更重要。要是你不想一世奉承牛马之力,现在就开始进修‘三寸不烂功’吧!欲练功者可拨打热线质询王师傅,电话012-1234567…



所以,


你,准备行走江湖了吗?




。。。



《后记》:
这样的写法,有点像是在述说武林游戏。
人生就像是一场游戏,游戏也像是一场人生。
游戏里,每个人都会被赋予一个响亮的角色、一个伟大的目标,
要成为武林盟主、打败魔王、拯救世界…
但在人生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角色、自己的目标。
人生,确实没有游戏来得简单。

但,有时候,用简单的角度去看待人生,
你,会有一番体会…

那些黄黄的东西(前夕...)


比起青青的反LYNAS,
最近那些“黄黄的东西”显然比较热门。
或许BERSIH 3.0 这一场仗打赢的话,其他问题也能一并解决?

希望是。

BERSIH来了。有的人在学着怎么不被捕抓,不受伤;













BERSIH热潮不断,大约一个礼拜前(或更早),高速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群警队飞驰而过。警察似乎也做足了“防备措施”,从各州聚集了警力戒备。

各大报章、电台似乎也响起了警讯,不时放出暗示性警号,“劝告”民众不要参与示威,以免被逮捕。很多父母亦开始担心孩子的安危,叮咛孩子不要参与那些“黄黄的东西”。

可惜啊可惜,我看到的马来西亚子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胆小。

四月二十八日的晨曦还未照耀大地,吉隆坡就已经塞满了人群。德国的朋友也告诉我,明天他会在德国那边参与BERSIH。

有些人其实还很害怕,如果被逮捕、受伤的话怎么办?






明天啊明天...

希望是和平的结束,

整个过程,希望仅仅是:

人们用“身体力行”,集合起来,告诉政府人民要什么。

这比做签名簿、在面子书计算赞的数量来得有效。

我不否认这次的集会有少少被反对党“逮住机会”,模糊了要“民主自由”、“环保意识”,还是“反政府”、“反警察”的焦点。

而政府的反应确实过敏了一点...

也希望到场的朋友们能表现出“绅士”、“文明人”的一面。

没有来的朋友们,也希望至少能守住资讯管道,为全体人民牺牲的千千万万同胞们,

加油打气。


Tomorrow...hey tomorrow,

I hope tomorrow will end in peace.

I hope tomorrow will be : We using our physical attendance to get government attention, and ultimately, requested action.

I didn't deny that this rally activity was a bit confused by opposite party between "democracy", "environmental issue" with "anti-government", "anti-police".

Yet government was overreacted to what peoples want...

I just hope tomorrow, friends who attend are gentleman. We can show that we are educated country, educated human.

Friends who didn't attend, at least stay tuned for our news, mentally support those who sacrifice for the people........


国大新春之《鲤鱼跃龙门》



前言

当国大中秋《飞凤忆曲》结束后,我们几个大四生原本都已打算收拾心情,计划回归现实世界,回去当个好学生,安安稳稳地拿下最后一个学期,打算就这么轻轻松松跃过大学的关卡,然后毕业。


参加活动最大的满足感,莫过于认识一群你从来不会认识的朋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人有活着的感觉。还记得上一场剧刚结束时,大家的联系突然中断,空虚感汹涌而来。没有真正活在舞台剧里的人,很难有这种感觉。


忘了是哪一个人告诉我说:
“喂,听说新春也有办舞台剧也,要去面试吗?”


也忘了是哪一个人帮我回答了:
“哎呀,不去了,把机会让给那些新人吧。哈哈哈!”


当时候确实做好决定了。

确实是...

是吗?


。。。


告诉别人,等于告诉自己


有一些刚认识的学弟学妹常常会问我的一个问题:
“你怎么能参加这么多活动的 啊?不会忙不过来吗?”
自从认识了巧克力奶同学后,我常常也把这句话挂起来:
“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嘛。”


时间,确实是可以挤出来的。
可以挤出来。
可以...


对啊!!!
那我这不是在自打嘴巴吗?


刚好,那个时候,正在上课的我,想通了这一点!
转头问钟勤:“今天有新春的audition,你要一起去吗?”


。。。


打仗时,讲究一鼓作气;
只要前方有人冲过去,后面就会有人跟上来。
那两天audition,我一连“诱拐”了几个原本有心但不敢参与的大四生。


只能说:

“不好意思了,新人们,呵呵呵!”


就这样,我们几个,加入了国大新春之龙剧演出,《鲤鱼跃龙门》。


。。。


不觉压力,的压力


说实在的,比起上一次的演出,这一场戏,委实简单得多。
但艺术,是一门你需要用很多很多的时间、很多很多的精力、很多很多的创意,
去表达,很简单很简单的东西。


演戏,也是这样的一门艺术。




刚进入audition room时,milo老师也不忘揶揄一番:

“听说你是上一场戏的男主角哦?(明明自己就有来看过)

那你这次来也是要当男主角的咯?”




我说:“其实,我这次想挑战一些...反派的角色...


“反派?”


。。。


想演反派的原因是:我认为,我最不会演反派。
基本上,milo老师的要求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严厉。
你只要做到你能做到的,就可以了。
可是,身为旧人,能进步的空间却狭小了。


尤其看着新人一天一天的进步,而我们却几乎停留在原点。
没有压力,反而成为了一种压力。


。。。


好几次练习完后,Tammy老师或milo老师都会说:
“你要再霸气一点。你的金鲤不够霸气,不够大哥。”
“霸气?是海贼王吗?”


怎么才能“霸气”一点?
路飞你要教我吗?


。。。


镜子


那天突然被通知要试妆,有点错愕。
可是我们没有缺席的理由。


被化妆是一件蛮累的事,而且我也不太喜欢化妆。
整个毛孔感觉好阻塞...
但比起站在一旁辛苦的化妆师,
我没有抱怨的权利。


对着四面八方的镜子,我百般无聊,开始在镜子前练习,
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动作、表情、挤眉弄眼、配合身体滑动、


等一下...


我好像发现了什么?


这个动作,好像不错!
等下彩排时就加进去吧!
呵呵呵。


。。。


彩排完后,
原本我以为,这个动作不太显眼,
没什么效果吧?


Ah Kent、淑凤、 milo老师却来告诉我,
“那个摇头的动作不错,可以加多一点。”
“开始有一点霸气了。”
“那个动作有点像吴镇宇演某个变态戏时候的动作。”@.@


镜子是最诚实的朋友,但朋友却是最重要的镜子。


。。。


《致...


有多少次,你会遇上你喜欢的人,
符合你所有条件,
在同一个时间点,
同一个地方,
同样的喜欢着你?
哈哈哈,很难。
--给即将或已经错过的人


其中一件最容易让人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帮上一把,
但,
感情事不能勉强,很难培养,更难维持。
--给大家


被人当笑话其实永远不会好受。
点到即止,是一门功夫。要学习。
--给常常取笑别人的人


说别人坏话的时候,你的自信心是否会感觉高一点?如果是的话,那就应该要检讨一下了...
赞美别人时,是否有想过,自己其实也能做得到?
在别人还没有否定你之前,你就先否定自己的话,别人再怎么肯定你,也于事无补了。
要有自信,你是最好的。
--给负面能量的人


说话是一种双向交流,不是意在把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而已。
说话也同时要听、看和感受。
别介意,人其实是最难沟通的动物。
--给被忽略的人。


团体精神不是在于一起工作而已;
也在于一起玩、一起闹。
不过,不勉强。J
--给独来独往的人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一旦讨厌起一个人来,确实很难会喜欢回他/她。
我了解。
但,不要一直都把讨厌挂在嘴边、放在心里的话;
恨,会被解开的。
--给讨厌别人的人




。。。


不能比较的比较


开始要讲一些比较不同的话题了...
我们都知道,人皆不同,不应该质然拿来比较。
但人,就是爱比较。


被比较的一方,当然希望自己是评价好的那一方。
这是一种肯定;
但贬低他人,从而抬高自己的,我却不赞同。
我个人认为:
跟别人比较之前,还是要先跟自己比较。


由于国大新春第一次办舞台剧,
人们难免会拿举办将近二十年舞台剧的国大中秋作比较。
虽然当晚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外界也会拿其它大学的剧来比较。
但国大新春,确实完成了这项挑战。







在这里我忍不住要赞美新春诸位筹委。
他们的效率和办事能力,还有对参与者们的关怀,是被感受到的。
我从他们身上也看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虽然我人在中秋多年,
但我从不认为,
两方不能在良性竞争的环境底下共存,
毕竟大家是办着不同时期的活动。
要是有天,两大组织能有一定程度上的配合,或擦出一些火花的话。
那或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对国大,也是一种光荣。


又或者,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天真的想法而已...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原本就不曾存在过;
不曾出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东西,不代表永远不会出现。
(龙年谈龙)
哈哈哈...
相信吧!未来会更好J

Ps: 本来想画个卡通版的《鲤鱼跃龙门》,可是病了没mood...懒惰...哈哈哈~
很讨厌这个opening...怎么可以弄到像finale那样感动...不明白...

《爱的简讯》

有一种习惯,现代病。
曾几何时,
会三五不时地拿起手机,
看看有没有谁会突然思念起自己来?


有时候,会不断刷新网页,看看朋友有什么状态更新;
有时候,百般无聊之下,会找一些朋友,闲聊一番。
试图,满足自己寂寞的心灵。


曾几何时,拿起手机,上面显示的,只剩下日期和时间?


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后,例行报告却渐渐成了彼此的负担?
“你吃饱了吗?”
“你睡了吗?”
“不要太操劳噢。”


第一次看的时候,的确,心里是暖的。
但,久了之后,会厌吗、会倦吗、会烦吗、会累吗?





人没有渴望,就没有欲望;

没有欲望,就不会去期望。




怎么办?没怎么办。
感情,谁没有冷淡期?


感谢商业偶像剧的传播,让人们对于感情世界有了更多多余的想象。
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是戏。
拍戏不会有太多的停顿、空白、冷淡的情节;
而真正的感情,并不会常常充满惊喜、高低起伏。


尤其建立在距离的关卡上的感情,只能一直依赖电话、简讯、面子书。


爱的简讯,
永远就只能望梅止渴而已。。。


a patient sitting beside windows messaging to his beloved while waiting for surgery

对不起,昨晚我被送进医院了
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好想见到你
对不起,我知道我又犯规了
幸亏没什么大碍 J
医生说等下会有个小型手术,但他说没什么事情的,放心J
估计后天就可以出院了!
上次听你说明天有考试?读书很累吧?
我也得休息了,不然等下护士小琪又要唠叨了。
听她说她是新来的护士,长得还挺漂亮的,嘻嘻,
但比不上你啦,未来大医生!!
嘻嘻,别怕,我可没有忘了我们的约定。
为我们的约定一起加油吧!
爱你的,健辉。


人脉求金(四):两年后 referral marketing



两年后的今夜,某位“朋友”也约我出来倾谈,
说要介绍我生意、好康头。

说他认识了不少年轻的企业家、百万富翁。而他自己本身也已从中赚了不少钱,所以想把这赚钱计划分享给我。
但他却隐隐密密,不肯打开天窗说亮话,非得约我出来见面不可。

又不愿意直接来我家,
也不好好说是做怎么样的生意。

但我已经大概猜到了...


由于我刚好写着这篇文章,
又好奇心驱使下,
我就应了他的约。


到达餐馆时,我看到他把一本熟悉的杂志放在桌上。
看到了那本商业杂志,
听完了一段简单的开场白后,
我就知道他葫芦卖的是什么药了。


“和两年前一样公司嘛”,我心想。


一开始,“朋友”就招了他的“领队”来跟我解释这项配套。
整个配套大概就是和一些医疗保健有关的服务和产品卷。


至于这些服务和产品的价值有没有被夸大化,或实际价值是多少,到底能做什么,对我们的身体又能得到什么保障?我们不知道。他也没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给到我满意的答案。


所以我们今夜的访谈就专注在“钱”的这一角。
首先,如果我是罗伯清崎的话,我不知道该哭该笑。
罗伯清崎写了一本叫《富爸爸穷爸爸》的书,是希望大家对金钱更有观念,对理财更有知识。
可是,很多直销或MLM的代理却常常应用他书里面说的话,来告诉别人:
“如果你打工,是没办法发财的!世界上10%的人拥有90%的财富,你一定得要成为那10%的人,学会怎么钱赚钱才行!”

甚至还画了四个职业的象限。

“今天我就来告诉你怎么成为那10%的人”,那位“领队”说。
但我觉得,他并没有真正吸收到该书的精髓。


不过,这不是什么读书分享会。
所以我不便多说什么。于是保持沉默,示意他继续。


这个MLM最吸引人(也最让人confuse)的地方就是分红。
从一般人的角度看的话:
加入这个计划,只要你下线达到一定的人数,就能得到很多花红,甚至能把你一开始投入的本钱拿回。
而当你的网络到达一定的水准后,你就算什么都不干,钱照样滚滚来。



但我的角度就不一样了:
虽然这个分红制度看似千变万化,
但经我计算,假设每个人给1000块加入这个计划。
整个计划大约有最多50%的钱,会被转化成花红给予每个代理。


但不是平分,


而是像一个金字塔那样,站得越高的就分得越多。
至于其余的50%,当然就会变成公司的经营成本了咯。


换个角度说:
如果刚刚我说的那个保健配套,用半价卖给你,但你却没办法享有MLM的分红优惠的话,
你现在还会去买这个配套吗?
有些人会,有些人不会。


但我相信,买的人肯定不比现在多。


因为很多人基本心理是:如果我的网络发展到大约十个人,我就能回本。往后就是净赚,摇脚赚钱了!
所以很多人普遍认为,他们是在进行一个高回馈的投资。


一个简单的问题,就看得出你是“需不需要”这个计划,还是“想不想要”赚钱。


这个“朋友”的领队说我们要成为10%的人。





但看回这个MLM的金字塔,如果每个人都付出几乎一样的努力,那最少也有超过50%的人是还没有收入的,25%的人只拿回大约140元(如果一开始投入的是一千元),12.5%的人只能拿回大约700元,而剩下的10%则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结果,在他这个“好康头”的计划里,大多数人还是在90%嘛...


从某个角度去思考,我这样的说法可能有点悲观。
但,我只是在尝试不同方向的思考。
而事实是:10/90的法则还是有效的。


当然,这没什么,很多行业也是这样的。


我并没有和在当场的两位“朋友”辩论。
我亦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或许他们会认为我白白地让一个发财的计划溜走了。
但我觉得,他们有一点被洗脑了。


我只是有种,不想成为金字塔里的砖块。


我宁可飞翔。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