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還牙十倍奉還

      正所謂君子看戲,十年未晚。最近閒來無事又重新翻出了《半澤直樹》1和2來煲。意猶未盡,想在這個劇上作兩筆。

     《半澤直樹》給我的共鳴其實分了好幾層。我對《半》最初的印象是在約8年前的一次台灣之旅中。當時逛著書店時,就發現了很多雜誌和商業叢書都貼著“半澤直樹”四個大字。讓人不禁感到好奇:「半澤直樹?誰啊?」

     之後我才慢慢的了解了真相,並找到片源來觀賞。當時不懂日語的我還打趣地模仿了堺雅人那咬牙切齒的對白,讓我的日本朋友笑得不能自己。

     當時候,我還在銀行當程序員。雖然沒有那種動輒上百億的融資操作,但每個系統的錯漏都還是有可能導致上億元的損失。在銀行,我深切的感受到明哲保身的生存道理。銀行是一個階級制度很深的企業,每個部門、分公司、分行之間其實也有種互相合作、互相競爭的存在。如果發生問題了往往就會先想辦法保護自己推卸責任。

     我記得我就經常要反覆的發郵件和附件給各方的經理,並清清楚楚一字一句的問對方:「你剛剛說的Yes是指你要確定修改這個bug,並到達到xxx的效果而不是yyy的效果對吧?」因為很多時候一個空行的錯誤就可能導致系統運作失常。我每次作業的一半時間都在準備好這些“證據”,來防止對方突然出爾反爾導致自己背黑鍋。

     所以8年前看《半澤直樹》,就覺得有人幫我出了一口氣。我想那也是許多在銀行打拼的上班族的發洩管道吧。

     8年後,到了日本後,再重溫這部劇時,則有了更深的體會。

     首先,學會了日語、了解了日本文化後再看日劇,是真的像看不一樣的世界。這時我才體會到每個選詞對白,每個敬語以及稱呼,每個字句背後的雙關含義,每個角色的人生目標和動機等等。

     我隨便舉幾個一般人可能察覺不到的例子。比如說第一部時,來自東京的半澤直樹在大阪和破產廠長一起尋找西鐵廠的罪證。在獲得了一次的成功後,半澤直樹用了關西腔來稱呼破產廠長,但破產廠長卻說:「你可不可以不要說半湯不水的關西腔?」事實上,這一段演出我在8年前是完全沒有記憶點的,但到了今天卻記憶深刻。

     我自己在關西和關東生活過。關西人確實會經常把關西腔掛在口上,並引以為傲。但他們一般不會如此失禮的讓別人不要說難聽的關西腔(即使他們覺得討厭)。我覺得在那一幕是半澤直樹和破產廠長的信賴關係更進一步的劇情。半澤直樹想用關西腔跟廠長拉近距離,而廠長則誠實的說出自己心裏話。我覺得一部劇的細節可以做到這份上,真的沒話說。

     這部劇還有許多實力派的歌舞劇役者。我覺得,他們是用了歌舞劇的“內功心法”來演電視劇。台詞咬字和情緒推進的功力不用說,許多演員像大和田和他部下(忘了名字)就非常巧妙的利用耳朵來表演。他們的力度和幅度都拿捏的很好,不會做出像在千人舞台上的大動作。動作小但力量大,精湛的面部表情更是讓人看得好不過癮。立刻就把其他面癱演員拋到十萬八千里外。或許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但這部劇的人氣確實離不開這些重心演員的表演。

     尤其第二部的大和田和半澤的互動更是達到了另一個巔峰。看了他們的採訪之後才發現那個“求人的七個字”和那個“おしまいDeath”都屬於劇本上沒有的現場即興演出。事實上劇裡的角色也是因為聽到了白井的新聞發布之後才開始有這種慢慢說台詞的梗,做到了角色在劇裡的“真聽真看”。我覺得《半澤直樹》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讓演員可以用深厚的內力來演出通俗易懂的劇集。一般觀眾可以看得懂,而資深觀眾也可以看得心動。誰敢再說電視劇是劣次於電影的我就跟他拼命。

     其他細節我就不在這裏一一贅述了。雖然有些部分確實很誇張且有點兒不合情理(比如說貪污的人也太多了吧,每次都是因為這些人才讓半澤有機會抓住對方的痛腳來翻身)。但整部劇實屬佳品爽片。十年重溫,未感過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