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人生》 不再孤獨的時光(下)

下篇:不再孤獨



群體之中,或多或少,會有兩種現象,
一方面或許團結了群體,
但另一方面卻可能隔離了某人。

如果依循陰陽理論,團結了一部分,固然會疏離了另一部分,有得必有失。
性格如此,人生如此,群體生活亦如此,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陰與陽或可以容納小逆解,但卻不能忍讓大歧見。
可是,陰陽之間有刺處,亦有滑處。
也之所以有陰與陽,才得能化為圓。

一、有福同享,有難同擔

群體中除了常談論晚餐的解決之道以外,最愛的,就是談論友人的感情去向。
這麼多年了,
群體之中,常常都會有一些人喜歡挖掘對方內心的喜愛,撮合他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

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告子說:“食色性也。”

良性的群體會共同去追求所信仰的美好。
當群體裡的一個人“承認”另一個人時,他也會希望另一個人能夠共同擁有公平的“待遇”。
一起吃同樣的美食,
一起去好玩的地方,
一起享受,
一起埋頭苦幹,
一起吃苦。

“有福同享,有難同擔”,喻之。

所以在享受“感情生活”上,亦是如此。
自己追求“感情”,或擁有了“感情”時,
也會有種希望群體中,自己“承認”的另一個人擁有這項“待遇”。
甚至會去探聽、催勸、撮合。
或許,是達到一種心裡同理心上的平衡。

當自己感情失敗了,遭遇挫折了,
也希望群體的另一人身同感受,同理看待。

。。。

確實有很多實例皆如此,
群體中生情侶,情侶中生喜氣,實為一樁美事。

探聽、催勸、撮合,本是好意。
但很多時候,物極必反,皆因每個人所想擁有的“福”不盡相同,
所以有些事情,也不盡能夠“共享”。

飲食方面,偶爾可以遷就;
但人各有所好,千日不變必有爭執;
男女方面,偶爾可以剝笑;
但人各有所避,萬語無忌必生反目。

“有些人不是不願意投入,只是他們真的需要一點外力;
有些人不是不願意接受外力,只是內心深處還沒辦法投入。”



。。。


二、同仇敵愾,同舟共濟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

回顧多年,每個群體,或多或少,至少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这个敌人未必是做了什么喪盡天良的事情。
有时候,他只是纯粹说错过一两句话,开启了连锁反应,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时候,他只不過是個純粹被取笑的对象而已。
他,可以是你國家的領導人,你的老闆,你的同事,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你的朋友,你的鄰居,某餐館的服侍員,某路上的盲徒,某小巷的惡狗等等。

這個人,无意间成了别人的调剂品、激奋药、笑柄、話題。
他無形式的名譽犧牲,卻成就了別人團結的元素,群體的連接。
人人好惡不一,只要同惡同好者聚集,這樣的人,皆無處不在。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人,其實,怪可憐的。

在你熟悉的朋友群里面,是否也有这种现象?

一個良性的群體里面,同樣也会有共同讨厌的对象。
好惡,人性也。
但一個良性的群體裡面,會更着重于共同的目标,然在达成目标的道路上,設法同舟共济。

一起管理营业的伙伴、
一起读书考试的同学、
一起组织活动的朋友、
一起经营爱情的伴侣。

惡化為善,好化為力。
虽然,有时候在同一艘船上,在前往目标岛屿之途中,
难免会有一些理念不同、方向偏离、作风不一的人。
渐渐的,这个人,也同樣可能会成为被隔离的对象…
这个被隔离的对象,总是孤独的,总是不懂聆听的,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

有好几次,我抱在桅杆上,看着这个人…
很想跳下来,走过去,和这个人聊聊天,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

“有些人不是故意选择孤单,只是无意间被排斥;
有些人不是故意被排斥,只是无意间选择了孤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