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三樓

      東京大學、東京工大、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北海道大學、九州大學、名古屋大學...一本本厚重如辭典的歷年入學測試習題書,貼著各個重點大學的名稱,密密麻麻的排放在書店的第三樓。每本書都統一的印著單調的橘紅色,再用黑色的大字簡略概括,極其簡陋。讓人毫無翻開的興致。

     首先向不了解日本教育系統的人先簡略介紹一番。跟馬來西亞通過統一考試的成績來申請大學的制度不同;日本各個大學都會由各自的大學自行舉辦。所以每間大學的難度也不統一,出題方式、考核重點也不盡相同。甚至還有些會專門出醫科、齒科、理科、文科的不同考題。

     這些問題可以有多難呢?我就隨便舉個東大試題裡看起來算相對簡單的文科數學題好了:

     一個擁有r半徑的圓球體上,擁有A、B、C、D四個點。已知AB=3,BC=CD=AD=AC=BD=2,求r的長度。

     這樣的問題不但無法直接用已知的方程式去解,還得熟悉各個三角函數、球體、切面的定式,還得二次元三次元視角切換。當我們一些理科生還在為簡單套用方程式來辯證cos(90-x)=sinx,或為轉換Differential Equation而煩惱時,一道日本的文科數學題就已經可以勸退大部分人了。

     當然,這樣的考試制度不只侷限在大學。日本的學生要想考上環境好(或制服美)的初、高中,就必須得考各個不同學校的入學試。一間考不夠就考兩間,兩間考不夠就考三間,直到考上為止。雖然這樣的制度在各個國家都會有,但我感覺日本在這方面的普及度更高。

     而在日本甚至還有“一浪”、“二浪”的文化。說的就是高中生為了準備大學入學試而拼命學習多一兩年,在這一段時間自然就變成了無業的“浪人”了。為的,就是要考上名牌大學讓自己的前景更好一些。一般,只要拿出自己“考上東大”這個牌子,別人就自然會投出敬佩的眼光。許多日本人甚至還拿此噱頭來出書了。所以當一個日本人能夠通過種種困難考上名牌大學重點科系的時候,接下來的大學四年就算不特別用心上課也不會影響前程了。這不是我瞎說的,我還真遇過一些上了大學每天遊手好閒的。

     他們有的會刻意申請延畢去尋找人生方向。比如說日劇《非自然死亡》的實習醫生就是因為找不到人生方向所以才延畢一年去打工;有的也會延畢來打打散工賺點外快,為的就是拿賺來的錢去周遊列國看世界。所以大家在便利店看到的哥哥姊姊們,說不定都是名牌大學的優等生呢。

     而日本大學生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傳統”,那就是他們的“求職之道”。當我們還在“由你玩四年”如夢初醒,拖到最後一刻才趕緊把論文左抄右拷時;他們的第四年生涯就已經搭上了求職之道,到處發送手寫的求職簡歷(是手寫,不能拷貝!),到處參加面試。在日本曾經還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如果你在大學第四年裡拿不到公司的“內定”的話,那就表示你這個學生“不行”了。(以前有個日本電影就在說他朋友因為拿不到內定而自殺。不過片名我忘了。)

     我記得自己大學剛畢業時還在煩惱人生去處,而我當時的一些朋友要嘛就出國度假打工,要嘛就開始工作。在我們各有各精彩的時候,有多少日本大學生在這個時候正被社會形式壓垮,默默的一個人走進富士山的樹海裡去?

     不過,時代不同了。因為年輕人遞減、經濟也大不如前,現實也似乎沒有如想像的那般恐怖。前一段日子我那大學畢業不到一年的同僚甚至還辭職跑去作Youtuber。還有上次跟我一起打工的大學生,也不知道他現在跑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去了?當時我們還經常一起暢談各種國家時事和政局。他說,他就想要去體驗並了解不同的國家,希望未來能夠當個政治家。或許我以後會在哪個海報上看到他呢。

     時代不同了。15年前的我可以茶飯不思的一整個下午對著數學題思考;但那天看到的那數學題時,我大腦想到最快的解決方式就是:打開3D模擬軟體,再把剛剛的球體畫出來,就可以找到直徑r和該正方曲面的比例,再套入正方曲面的大小就能找到直徑r的值了。

     雖然不是說這些知識完全沒用。但我覺得學一些更切身、能應用的知識反而對學生更好。

     人到了某種年齡大概都會懷疑自己當初是怎麼熬過來的。要是人生再重打同一個關卡的話還真的挺累的。過了十年,我們學過但沒應用的知識應該都忘得七七八八了。雖然,我們“學習”和“忘記”的技能卻會一直幫助著我們。

     有人會說:考試成績就是一張門票讓你可以拿到一張好文憑,求得一份好工作。這就是現實。你必須得去服從。確實,我沒辦法反駁。因為我們現在看應徵者時,也會看他們上過哪間大學學過什麼科系。

     但或許有一天,如果考試變得像遊戲闖關,更像一個有難度充滿挑戰的馬里奧關卡。什麼地方該跳什麼地方該停,哪個地方有迷藏寶藏哪個地方有怪會跳出來,只要熟練起來的話自然得心應手。那考試也變得不那麼枯燥乏味了。

     而學習如果能狗變得更注重實踐和知識背後的意義,人們能夠更加無界限的去接觸自己嚮往領域裡的高手時,大學就不再會是鍛鍊人才的唯一途徑,成績也不再會是區分人們高低的指標,你的熱誠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